Appearance
分块 Chunking
简介说明
一个将信息集中的各个部分分解,然后将其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。
分块是一个与米勒定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概念。
要点
分块使用户能够轻松扫描内容。它让他们能够轻松识别与他们的目标一致的信息,并处理这些信息以更快地实现他们的目标。将内容结构化为具有清晰层次结构的视觉上不同的组,使设计师能够将信息与人们评估和处理数字内容的方式保持一致。分块可以通过将内容分组为不同的模块、应用规则来分隔内容以及提供层次结构来帮助用户理解潜在的关系。理论背景
分块这个概念源自乔治·A·米勒于 1956 年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《神奇的数字七,加减二:我们信息处理能力的某些限制》。在当时信息理论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的时候,米勒观察到某些人类认知任务符合“信道容量”模型,其特征是具有大致恒定的比特容量,但短期记忆则并非如此。
Chunking(分块/组块)是 UX 设计中一个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原则,指将信息分组成更小、更易管理的单元,以提高用户的理解和记忆效率。
核心原理
源自认知心理学家 George Miller 的研究——人类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处理7±2 个信息单元。通过将信息组块,可以有效扩展记忆容量。
例如:
- 难记:1-4-9-2-1-6-8-3-5-7-0-2
- 易记:149-2168-3570-2(分成 4 组)
在 UX 中的应用
1. 表单设计
将长表单分成逻辑组:
- 个人信息
- 联系方式
- 账户设置
- 支付信息
2. 电话号码格式
- ❌ 13812345678
- ✅ 138-1234-5678
3. 导航菜单
将功能按类别分组:
文件 | 编辑 | 视图 | 工具
├─ 新建 ├─ 撤销 ├─ 缩放 ├─ 设置
├─ 打开 ├─ 重做 ├─ 全屏 └─ 插件
└─ 保存 └─ 复制4. 内容排版
- 使用段落分隔大块文字
- 用小标题划分章节
- 列表项分组展示
5. 进度指示
将长流程分步展示:
[1.账户信息] → [2.配送地址] → [3.支付方式] → [4.确认订单]设计原则
有效分块的特征:
- 逻辑相关性 - 同组内容有明确关联
- 视觉区分 - 用空白、边框、颜色区分各组
- 数量控制 - 每组 3-5 项最佳
- 命名清晰 - 给每个组明确的标签
视觉技巧
分块的视觉方法:
- 留白(White Space) - 组间距离大于组内距离
- 分隔线 - 明确的视觉边界
- 卡片设计 - 用容器包裹相关内容
- 颜色编码 - 不同组用不同背景色
- 标题层级 - 用标题标识各个组块
实际案例
电商网站产品页:
[产品图片区]
[基本信息]
- 标题、价格、评分
[规格选择]
- 颜色、尺寸、数量
[购买操作]
- 加入购物车、立即购买
[详细描述]
- 产品特性、参数表仪表板设计: 将数据分成"概览"、"流量"、"转化"、"用户"等卡片模块
与格式塔原理的关系
Chunking 利用了格式塔的接近性原则(Proximity)和相似性原则(Similarity)——相近或相似的元素会被感知为一组。
关键收益
- ✅ 降低认知负荷
- ✅ 提高信息可读性
- ✅ 加快信息处理速度
- ✅ 增强记忆留存
- ✅ 改善整体用户体验
记住:好的 Chunking 设计是"隐形"的——用户不会意识到信息被分组了,只会觉得"这个页面很清晰、易懂"。